王金成 | 不同的岁月,同样的赤诚

胡 峡  金羽毛文苑  2021-09-28 07:00:00


不同的岁月,同样的赤诚

文 | 王金成

 

我的父亲叫王庆江,曾是一名核潜艇上的机电干部,在核潜艇上工作三十七年,多次执行海军和舰队交给的重大任务,累计出海1900余天,多次立功受奖。20139月,我父亲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,后来青岛电视台还把我父母的故事,拍摄了电视专题片《余生为你守候》。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我父亲的时候,我的心里非常自豪。


我父亲出生在辽宁省东沟县(现东港市)农村,1983年在老家找的我母亲。198511月,在我即将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,父亲因为要去执行一次秘密任务,不能回家迎接我的出世。父亲去执行的这次秘密任务,在20139月曾被许多媒体广泛报道:中国核潜艇90天长航。


媒体是这样报道的:1985年11月,某核潜艇悄然驶出港口,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。核潜艇一次装料可以航行几十万海里,决定续航时间长短的因素,主要是人员的耐受性和设备的可靠性。水、阳光、空气,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。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,这三样是最为昂贵的“奢侈品”。长时间水下生活,艇员们体质明显下降,许多人出现失眠、头晕、食欲不振、记忆力减退、血压降低、腿腰疼痛、大腿根部溃疡……到第70天时,已经超过了某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。最终,以90昼夜、数万海里,官兵们创造了新的长航纪录。这次长航,显示了中国核潜艇具备良好的机动性、隐蔽性、适航性、可靠性,标志中国核潜艇作战能力迈上了新台阶。

在我父亲出航后,我出生了。是一位农村医生在我家接的生。听我母亲说,在我出生二十天后的一个夜晚,大约十一点钟左右,我突然高烧40多度。我母亲和我爷爷步行十几里路,带我去看医生。我奶奶在家里跪在地上磕头求菩萨保佑:儿子在部队(指我爸爸),菩萨保佑我小孙子平安无事,一旦有个三差两短,没法给部队的儿子交待啊!

第二天,我退烧了,一家非常高兴。在我出生第100天,长航归来的父亲风尘仆仆地回到老家,这才看到他的儿子。父亲为了记念这次长航任务,给我起了个小名“航航”。非常巧,今天(2021917日)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正好碰上我们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、刘伯明、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,安全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。36年前,我父亲他们水下执行任务90天,36年后,三位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也是三个月。这个巧合让我非常激动。


毛主席写过一首词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,词云:可上九天揽月,\可下五洋捉鳖,\谈笑凯歌还。我有一个“可下五洋捉鳖”的父亲,今天又迎回“可上九天揽月”的航天英雄,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啊!

我父母两地分居十几年,每年只能见一两次面,直到1994年,我母亲才随军到青岛,全家团聚。在我懂事的时候,我看到了父亲的军功章,原来他立过很多次功。我问他:你打过仗么?负过伤么?父亲告诉我,和平年代,中国潜艇还没打过仗,但是他负过伤。在海上执行任务时多次负伤,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海上抢修机械设备时,不慎被一台900多斤重的电机把右小臂砸成粉碎性骨折,一年半才长好。在右臂还没长好前,他就多次随核潜艇出海了,因为他是技术骨干,部队需要他的时候,就要能够冲得上去。这是军人的天职。从那时起,我就对父亲充满了崇敬之心,继而对军人的职业产生了崇敬之心。我多次对父母说:等我长大了,我也要当兵,保卫国家!


2010年8月,我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,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,而且就在父亲曾经工作的核潜艇基地。我是一名专业技师。入伍十多年来,我以父亲为榜样,刻苦钻研专业技术,参与各种抢修任务近百次,两次荣立三等功,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嘉奖。


当青岛市市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一行四人把我的“立功喜报”送到我家里时,我父母拿着“喜报”看了又看,高兴得合不拢嘴。我自己心里也感到欣慰,因为,在父亲工作过的部队,我没有给父亲丢脸。


父母鼓励我继续努力好好工作,为部队建设再立新功。我表示:必须的!我和父亲是两代人,属于不同的岁月,但我与父亲对党和军队赤诚的心是相同的。